基督福音网手机版注册  |  登陆  |  发表  |  搜索  |  分享

注册  |  登陆  |  发表  |  搜索  |  安装APP
首页 > 信仰基础 > 慕道初信 >

如果你在苦难中,不要绝望!

导语

对于苦难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生命中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苦难,所以对于苦难都是深有感触的。对于绝大部分的人而言,苦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但这位客人往往都是一位不速之客,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忽然降临,给人当头一棒,让你感到措不及防。

同样,在神子民的生命历程当中,依然也会经历到苦难,面对苦难的临到,我们每个人所生发出的感受和回应也都是不同的。那么,苦难既然存在,是否有所存在的意义?在苦难临到我们之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做?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塑造又有什么意义?

笔者将通过以下的论述,阐述苦难如何影响神子民的生命,并且生命如何借着苦难而被塑造。

在苦难中,认清现实

面对苦难的临到,人的反应无非就是两种:

一种是完全拒绝且否定苦难真实的存在,希望透过给自己所灌输的一种理念,来逃避苦难;

另外一种是将苦难视为理所当然所发生的事情,以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默默的忍受着。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的反应皆非正视苦难、对苦难正确的态度。笔者认为,面对苦难是不应该选择逃避也不应该一个人去默默地忍受,我们需要明白苦难中的奥秘、了解苦难所带来的意义。

因为在这个错乱而又复杂的世界当中,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件事情,就是苦难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苦难存在的必要性固然可怕,却是不可否认的。[1]

苦难在某一方面的确有其奥秘之处,如同一个母亲十月怀胎,经历分娩之痛苦,但此痛苦却孕育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又比如一个学者为了将一个精彩的作品展现给世人,他必须要在创作中经历很多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在人前可以达到焕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效果。

很多人在面对苦难的问题时犯上一个错误,即只关注过程的一部分而忽略大局。有许多人要经历苦难,才会谦卑悔改寻求神。[2]很多时候,我们似乎看不到某些苦难如何能成就善的结果,但无限的神可以看到有限的人看不到的可能性。

神因祂的全善,可以为了让最善的事得以成就而容许苦难发生。[3]上帝用苦难造就受苦者,塑造其品格。[4]许多人可能会透过苦难,认识到苦难所带来的对于生命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苦难所带来的天灾人祸,让人也感觉到苦难所带给人的痛苦和不合理性。

面对苦难的临到,我们会产生出一个问题,即我们所信仰的、所盼望的上帝为什么不施行神迹去制止苦难的发生呢?也会对于上帝的属性产生疑惑,上帝是否是爱我的,上帝的能力究竟在哪里呢?

苦难使生命中产生的阵阵涟漪,上帝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呢?苦难究竟是否有它所存在的意义呢?上帝允许苦难来炼净我们:祂不加以阻止,是因为祂把苦难视为你我成长的一部分。[5]

苦难之所以让人感受到有痛苦、折磨和被吞噬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拥有的乃是一帆风顺和好运连连,或者说我们所信仰的那位上帝就是赐福于我们这些的,所以,我们无法接受生命中那突如其来的苦难所带来的痛苦。

这样一来,再怎么乐观的心志和想法在苦难的面前都将会是不堪一击的。

生命会有苦难,并不是上帝造人之时就附加在生命中带来的,往往是因为人心的贪婪造成的。[6]苦难之所以会成为苦难,不仅仅在于苦难的本身所含带的因素,更多的是当苦难临到我们的生命中时,我们是如何去进行回应的,我们所要明白的是:苦难是暂时的,但是在苦难中上帝仍然屹立在其中。

如同马丁路德所说的:

不明白在苦难中上帝所隐藏旨意的人,是一个根本就不认识上帝的人。

苦难看似没有意义,但既然上帝容许苦难的发生与临到,苦难就有所存在的价值,为的就是要给我们这属神之人进行属灵生命的操练和突破。

我们的生命中会经历苦难,乃是上帝的旨意,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明白苦难的奥秘和意义对于我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但既然上帝容许苦难临到,必定有祂的美意在其中,即使我们不明白上帝的旨意如何,我们仍要以对上帝的信靠来面对生命中的苦难。

我们现在所处的景况,可能是出于神的预备,好使我们能胜任将来祂召我们去完成的任务。只不过要等到将来回首时,我们才会明白这一切是神对我们生命的计划。

此时,我们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只需要对神坚信不移。[7]上帝对于苦难所存有的态度和解决的方式,往往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但苦难却是生命中所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苦难中,突破自我

苦难为什么会存在,是因为人犯罪的缘故。在始祖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之后,罪便入了这个世界,而在罪出现的那一瞬间,苦难也随之产生。上帝将自由意志赐给我们,我们有自由去进行抉择自己的意志,但最终所选择的,是需要我们为此所附上代价的。

苦难就是如此,因着始祖的选择,所带出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苦难随之出现。如此看来,人间的苦难乃是由于人的罪恶所导致的产物。对于一个犯罪的世界,苦难是必要的清洁剂。[8]

苦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也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始祖虽然犯罪被驱逐出伊甸园,但是仍然蒙了上帝的恩典与救赎。从信仰的角度来说,对于苦难的经历确实会使得我们对于自我、对于环境、对于人生的价值观都有一种重大性的突破。

在苦难中,神的子民对于上帝有了呼声,为自己所遭遇的事情进行申诉,希望上帝来介入。苦难是救赎的必要因素。[9]只有在苦难中,人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如何的。

痛苦能让一个恶人看到自身存在中确凿的邪恶,只有这样,他才不会继续活在错觉里。[10]痛苦是上帝的扬声器,用来唤醒这个昏聩的世界。[11]唤醒人的内心对信仰的认知和对上帝的信靠。

许多时候,人的生命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够突破自我,认清信仰的真谛,也只有在苦难过后,才会发现苦难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苦,也有上帝的祝福在其中。

在旧约中,当雅各死了之后,约瑟的哥哥们担心约瑟因为父亲离世而进行报复,因为他们之前曾将约瑟卖到埃及,使得他经历极大的痛苦。现今作为宰相的约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但约瑟所告诉给兄长们的却是:“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参创50:20)。

痛苦本身不是一件好事情。经历痛苦的好处在于,受苦者会因此顺服上帝的意志。复杂的良善,它是由人接受苦难、认罪悔改而实现的。[12]约瑟所要表达的,是神在其中作为一个隐藏的主角,来透过人所不能理解的方式,成就祂的旨意。上帝用苦难造就受苦者,塑造其品格。[13]

约伯亦如此,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环境变迁和苦难所带来的那刺透人心的痛苦之后,才明白至高者的心意如何,也明白上帝的真实。所以他才会透过生命中真实的经历说出:“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参伯42:5)

在神子民的历史中,重复交织着苦难在荣耀以先的模式。[14]人在经历苦难时对神呼求时,神的回应可能如同保罗三次求告主,求刺离开他,但主却告诉他:“主的恩典够你用的”。

我们的主有时会为我们平息风和海,有时我们却会感到风暴更加的强劲。但此时的神依然是那位拥有至高主权的神,祂的至高主权也包括他对于事情的旨意与我们不同,但却超乎我们之上。

先有苦难,才有荣耀。这顺序也适用于我们所有基督徒。神的应许并不保证信徒过着快活的生活;事实上正好相反:信徒应该明白,忠信之路有可能漫长、艰辛,且充满挑战。[15]

通过约瑟和约伯的例子,笔者认为,苦难是一种过渡,为的是引领我们到上帝的面前,也是一种催化剂,等到时机成熟,苦难的背后就是上帝所隐藏的奥秘。

苦难是神为我们所定的门徒之路。这世界充满试炼苦难,它们不断磨炼我们的心,好预备承受将来的荣耀。[16]所以,我们应借着苦难来突破自我、来肯定自我,来战胜自我。

结论

我们在世上会经历苦难,其实不仅我们有这样的经历。耶稣基督也是如此,道成肉身、降在人间,最后从苦难的十字架上被钉死,复活得以进入到荣耀的里面,十字架是羞辱的极点、是死亡的终点,也是基督得荣耀的转折点。

故此,我们在苦难与痛苦中有一个极大的依靠,也应该在苦难中回应上帝——就是仰望耶稣基督并祂所钉的十字架。这样,就会生发出信心来对抗苦难。

当我面对苦难的时候,能够想起上帝的爱;当我面对苦难的时候,能够想起上帝隐藏的恩手环绕在我左右。

透过生活中的苦难,让它成为我生命中的塑造,来更新我、改变我,使我生发出真实的对上帝的信心,来勇敢的面对它、战胜它,改变苦难所带给我的痛苦,使苦难不再主宰我的生命。

参考书目

C.S.路易斯。《痛苦的奥秘》。林菡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刘晓亭。《非死不可的门徒》。台北:校园出版社,2012。

卢俊义。《从基督的受难再思人生的苦难》。台北:信福出版社,2008。

骆德恩。《愈辨愈明:从哲学,科学,历史论证基督信仰》。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4。

伊恩·杜古德。《亚伯拉罕应许与现实的落差》。郭熙安译。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18。

[1]C.S.路易斯,《痛苦的奥秘》,林菡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9。

[2]骆德恩《愈辨愈明:从哲学,科学,历史论证基督信仰》(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4),212。

[3]同上,215。

[4]C.S.路易斯,《痛苦的奥秘》,177。

[5]刘晓亭,《非死不可的门徒》(台北:校园出版社,2012),188。

[6]卢俊义,《从基督的受难再思人生的苦难》(台北:信福出版社,2008),6。

[7]伊恩·杜古德,《亚伯拉罕应许与现实的落差》,郭熙安译(台北: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2018),23。

[8]刘晓亭,《非死不可的门徒》,186。

[9]C.S.路易斯,《痛苦的奥秘》,117。

[10]同上,95。

[11]同上,93。

[12]同上,113。

[13]同上,177。

[14]伊恩·杜古德,《亚伯拉罕应许与现实的落差》, 14。

[15]同上,76-77。

[16]同上,77。

    福音免费!本站由一批同工同道默默付出,从写作、编辑到网站程序、服务器带宽,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网站无广告,无投资者。若有收获,可“奉献支持”他们。同得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