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与恩赐
作者:陈丰盛 2016-05-07 点击:...次
我不否认,在事奉中每人的恩赐各有不同。也不否认,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恩赐的人是应当的。但若有所跨越,势必造成许多不和谐。近期,我对涵养在事奉中的作用有所观察与思考,发现涵养在基督徒事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所理解的涵养包括文化涵养、道德涵养和属灵涵养。从基督徒的角度说,文化涵养指的是基督徒在事奉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和学问装备;道德涵养是与基督徒事奉者相符的道德操守;属灵涵养则是指事奉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属灵方面的装备和生命流露。涵养本身不只用外在的装饰和打扮可以遮掩的,乃是一种生命的流露。平时我们说“这个人很有内涵”,就是一种内在的美。所以,涵养与修养、内在美、气质、素质等词相关。 一般说来,基督徒对涵养不太重视,以为它是一种形式、外表的、世俗的表现。若在教会里谈论涵养、气质等等,就很容易被嗤之以鼻。而教会一直提说,甚至被奉为最先的就是恩赐。祷告恩赐、讲道恩赐、弹琴恩赐、管理恩赐等等,只要有一样,教会就会重视,甚至有些处处吹捧,使拥有某项恩赐的人变成明星级人物。我不否认,教会中这些属灵恩赐是属灵涵养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它始终不是属灵涵养的全部,若只重视一项而忽略其他,对于教会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若要使事奉者成为真正合神心意的器皿,我相信全面的成长是必需的。下文就属灵恩赐和三种涵养的关系稍作分析和探讨: 一、文化涵养是属灵恩赐的辅助 在教会主日学中,有许多有恩赐的弟兄姊妹参与服侍。其中有一位姊妹在唱诗、舞蹈、圣经课程等课中,都是尖子。每当有公开课、外出培训教会都很愿意她参与。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两位老师主讲圣经课,由其他老师点评。那位很有恩赐的老师上课极其活跃,孩子们都意犹未尽。另外一位老师是中学的教师,课程并没有前者活跃,也没有太多的活动。然而,在听完她们的课程之后,虽然大家都对她们有不同的好评。但我心里却单边倒式的评价了两位教师。笔者认为:前者虽有许多活动,调动大家的兴趣,但她却没有像后者那样的融会贯通,课程的果效也没有后者那样实在。后者很安静,慢条斯理地课程,使我们享受在其中,当信息出来的时候,令人耳目一新。 我总结她们两位的区别,发现最大的区别就是她们在课程中的用词与转接。前者用活动来吸引学生,但在讲课时漏洞百出,时而写了错字,时而读错了经文,时而用词不当。后者却能因为用词而听者享受在其中,虽没有游戏,但已充分启发了学生,并引导他们在应用于生活。进一步观察,发现最终的原因就是两者的文化涵养。 二、道德涵养是属灵恩赐的镜子 教会在重视属灵恩赐的同时,不能忽略道德涵养的提升。我们经常会在报纸和教会新闻中看到或听到有关基督徒、甚至教牧人员在道德上堕落而被爆光的现象。令人倍感痛惜的,被爆出来的基督徒,都是在教会、社会上很有地位,也是很有属灵恩赐的。曾有一位牧师,因为恩赐和交际,在教会“仕途”中青云直上。因此,各地教会纷纷邀请他主领聚会,在神学院讲课。然而,当他的丑闻被爆出来之时,教会所有弟兄姊妹为之震惊。甚至有“粉丝”因他而哭泣,也有的怀疑信仰。 属灵恩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见证。保罗所说的“鸣的锣、响的钹”,就是指属灵恩赐所必须的涵养。 三、属灵涵养是属灵恩赐的内在基础 恩赐是外在的表现,真正的恩赐要有属灵涵养作为基础。恩赐若失去属灵生命的涵养,容易成为“粉饰的坟墓”。今日教会不缺属灵恩赐的人,而真正缺乏的就是真正具有属灵涵养的人。哥林多教会属灵恩赐很多,但教会却陷入肢体纷争、道德堕落、家庭破裂、婚姻不圣洁等可怕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就是属灵涵养的复兴没跟上属灵恩赐的复兴。 真正的属灵涵养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基督的生命。“活着就是基督”的追求若常存在事奉者的心中,“以基督的心为心”的态度若在事奉者的事奉中体现,“长成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的目标若常存在事奉者的追求中,“宝贝放在瓦器里”的生命若表显于事奉者的生命中,相信基督化的事奉者必能彰显出全备的属灵涵养。 文化涵养是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要装备,对任何事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德涵养是神对基督徒生命的基本要求,是事奉者一生恪守的;属灵涵养是基督徒生命成长中追求基督化生命目标,是事奉者一生追求的。若能集三种涵养于一身,基督徒必能成为“世上的光”,必能“活出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