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近于伟大
作者:天奴 2016-02-25 点击:...次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一谦而四益。”经上说:“耶和华赐恩给谦卑的人。”(参箴3:34)。古今中外,涌现出许许多多具有谦逊美德的贤人哲士,孔子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佳句,圣经里也不乏这种以谦逊为怀的人,如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参民12:3)。 当今教会“负主轭 、学主样”的谦逊之人并不少,但也有一些传道人缺乏谦逊的言行。 有一次聚会,一位中年传道人上台讲道,题目是“一无所缺”,他引用的经文是《诗篇》34章10节中“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这个传道人口才极好,先数算神恩主爱在他身上的奇妙浇灌--金钱不缺、儿女不缺、健康不缺、智慧不缺,然后谈到他“不缺的恩赐”--会唱诗、会弹琴、会讲道、会赶鬼、会医病、会说预言、会见异象,真有“讲道王子”司布真的“风范”。 道讲完了,传道人走下台,那“一无所缺”的神采依然在他脸上“闪烁”。不料,有一位鬓发染霜的老姊妹走过来,握住传道人的手,亲切地说:“传道人啊,您的道讲得真好。”传道人说:“哪里,哪里。”老姊妹又说:“主给您的恩典真大,给您的恩赐真多。”传道人不断点头:“是啊,是啊。” 老姊妹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您并非一无所缺,其实还缺少一件。 传道人听罢,感到有些惊诧:“哦?请您说说,我还缺少哪一件?” 老姊妹依然握着传道人的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您缺少的那一件就是谦卑,像主耶稣那样的谦卑!” 其实,这种缺乏谦逊美德的传道人,在当今教会里并不少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传道人中,这种现象更多。 一些年轻的传道人从神学“殿堂”毕业回来,就看不起“土生土长”的老传道人,认为他们不懂神学,思想落伍,没有眼界,讲道缺乏激情、哲理 、趣味,处理事情封建又俗套。 更有甚者,有了一些头衔,坐上一点高位之后,就不把一般牧者和信徒放在眼里。 一位据说“智慧与灵命俱高”的传道人,曾这样表白他的传道心态: “我喜欢对那些文化与修养水平较高的人传福音,交谈起来容易合拍,也充满乐趣。而那些文化不高、修养欠佳的人,我一般不屑于地他们传讲真理,偶尔为之,给我的感觉就是别扭和难受。说实在,对这样的人讲道,实在有辱我的智慧,有损我的身份。” 我想,依这位传道人的观点,主耶稣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传道人--因为主宣讲的对象都是一些“文化不高、修养欠佳”的人。 传道人的不谦逊,还体现在毕业分配与工作调动上。每年神学院与培训毕业出来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人没有走马上任,而是呆在家中,游离于教会之外,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所派任的教学堂不合这些人的要求与口味,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我喜欢弹钢琴,而那教堂没有”;“我喜欢雄伟宽敞的教堂,而那教堂又低又小又暗”;“我喜欢信徒人数多的教堂,而那教堂只有一百来个信徒。”;“我喜欢牧养文化高、灵命好的信徒,而那教堂的信徒大多文化低、灵性又差”…… 曾有一个传道人在某教堂牧会近十年,教会的负责人与信徒们一致向上级要求将其调离,上级多年来也数次下达调令,该传道人依然我行我素,原因就是他所在的是一个大教堂,而调派他前往牧会的是一个较小的教堂。 这个传道人如此辩白:“像我们这样有讲道恩赐,蒙召经历清楚而且灵命好的传道人,应该在大教堂牧会。” 这位传道人的讲道我听过,确实不错,口才好,人也聪明,只因他在人前人后的那份“不谦逊”,使得他在同工和信徒间的“属灵”形象大打折扣,同工和信徒对他的印象普遍不佳。 令人欣慰的是,在教会里,真正有谦逊美德的信徒与牧者并不少见。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亲爱的同工同道,让我们能够籍着不断的灵修,负起主的轭,学效主之样,实实在在地做一个“柔和 、谦卑”的人(参太11:29),须知“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