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
作者:李建华 2025-01-05 点击:...次
经文:路18:9-14 启应:诗96 这段经文中的两个人,他们在神面前的光景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这里耶稣对“仗着自己是义人”的设了一个比喻(路18:9-10)。 一个是法利赛人:到圣殿去不是为了要向神祷告,而是要向周围的人宣扬自己的好行为; 一个是税吏:到圣殿去是要认罪和求怜悯。 一.不同的站立(路18:11-13) 1.骄傲的站&卑贱的站。 耶稣在这个比喻中,一直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描述,清晰可见两个不同的人的境况。两个人同样在主面前站立,但是态度全然不同。站着的位置不同,也带出不同的生命光景。 法利赛人:他站着在“自言自语”;表白自己,自负。——身体站在主面前,却是实实在在的假冒伪善,心里思索的是律法,不是上帝的恩典和怜悯。站在自己的功德和优势面前。 税吏:“远远地”站着,站在敬畏神和痛悔自己的罪上。——实实在在站在主面前,并且站在主一边,心里思索的是满有恩典的主。站在自己的过犯和亏欠里,仰望耶稣怜悯和赦免。 两个人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品格、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性—— 法利赛人:站在旧约中;仗着自己遵守律法,自称为义; 税吏:站在只有神才有的赦罪之道的新约恩典之中,希望在救恩当中,得着上帝的怜悯和保护。 法利赛人有祷告的动作,但实际上却不是跟神说话,而是自言自语;反而是夸赞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成就,重复说“我”——自负和妄自尊大。 税吏将自己摆在上帝面前,满了亏欠——谦卑在主的面前。 2.为义站&为罪站。 不同的态度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显出不同的生命,耶稣的真理在此实实在在的彰显出来,印证出来。法利赛人和税吏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位置—— 法利赛人: 为义,我满足了,足够称义啦; 为义,以自我为中心站在主面前; 为义的,主是主,他是他,与上帝毫无关系可言。 税吏: 为罪,自己什么都不是,唯指望耶稣的救恩白白称义; 为罪,站在以耶稣为中心救恩中; 为罪的,主是他的一切,他生命的全部,将自己完全投靠在耶稣里面,渴望上帝的救恩。 什么是上帝所喜悦的,什么是上帝所恨恶地——税吏站了他所要的位置,也是耶稣救恩要敞开的位置,因为主说:我来不是要召义人,乃是要召罪人。为要让人从祂得满足,为要让人从祂得永远生命。当人的心站准了位置,主的救恩、主的更新、主的赏赐、主的祝福就会临到他。 税吏跟法利赛人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税吏站在神面前,感到自己完全的不配。谦卑至极,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向神呼求怜悯:“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税吏没有看自己只是众多罪人中的一个,而看自己是那个不配从神得到任何东西的罪人。 我们经常为别人听道,去衡量别人,却没有把眼睛注目在自己身上。 二.不同的祷告(路18:11-13) 1.骄傲&卑贱。 因着两个人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位置,也决定了他们祷告的内容和目的。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 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捶胸祷告。 而且不仅仅是态度和位置不同,带出来的是生命的不同。 法利赛人的祷告: “神啊,我感谢你”——如果我们停在这里,他的祷告没有问题,但这不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感恩——有口无心的称谢; “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是控告而非祷告,在定别人的罪;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十分之一”——站在神的位置上,代替神看自己比别人强,这本是基督徒的本分,没有什么可夸的。 他指责别人、控告别人,毛遂自荐,告诉主我可以被称为义,他完全没有将荣耀归给神,反而与神辩论,不知不觉中成了撒但的差役。 税吏的祷告: “神啊”——发自内心的呼求,对拯救灵魂的神,发出恳切的祈求; “开恩”——祈求一点点的怜悯,求主赦免、饶恕; “可怜我这个罪人”——站在罪人的位置上,承认只有耶稣才可以赦免、只有耶稣才有怜悯、只有耶稣才使人脱离罪的辖制。 两种祷告不同的是:法利赛人相信和看到的是自己自己,税吏相信和看到的是耶稣。 若不是神怜悯,我们怎样的奔跑也是枉然。上帝是满有怜悯的,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有了一颗认罪的心,什么时候就得到上帝的怜悯、就可以进入到上帝的救恩当中。 2.控告与祷告。 两个同样来到主面前的祷告的人,却有不同的“祷告”。 法利赛人控告(他把上帝当做公义的工具): 只有撒但才控告人,为的是羞辱神; 撒但才自夸,为的是窃取神的荣耀; 他们把法律当做属灵的外袍,里面却充满了恶毒,充满了撒但的声音,控告人,抢夺神的荣耀; 抵挡了神道成肉身的真理,之所以我们能白白地称义是因为上帝为我们的罪道成肉身来到这里,但法利赛人觉得自己行的好,就可以是圣洁的。 税吏的祷告: 自知自己是个罪人; 在法利赛人控告与指责面前,更觉自己卑微; 站在耶稣拯救的唯一真理之中; 他的祷告果效就是高举基督,倒空自己,从而耶稣进到他的生命当中,成为拯救与怜悯的对象。 当一个人完全以神为中心时,才能真的用属灵的眼光看清楚自己在神面前的卑微和不配,看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才有谦卑,才能认识自己的需要,才能有渴慕真道的心。 三.不同的结果(路18:14) 1.“这人”&“那人”。 耶稣的结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 “这人”是税吏:他虽然是“远远地站着”,心却被主看重,被主接纳,被主称为“这人”——离耶稣很近的人。因为他自己站在罪人与卑微的地位之上,倒空自己一切所有的自义,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罪人中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是真心悔改在耶稣里面,是被主得着的人,上帝所要救得正是这样的人——因着渴慕真道而有的结果。 “那人”是法利赛人:他虽站在主的眼前,却是骄傲、控告、自大、自义,以至于抢夺神的荣耀,用撒但的声音向主说话,却是在告诉主:我是该称为义的。“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 2.降卑&升高。 法利赛人:自居高位时,从他的动机、行为、言语→自身的目的→至终的果效,都说明:人子来不是要招义人悔改,乃是要招罪人悔改。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麦子熟了的时候,因籽粒饱满,低着头、弯着腰;稗子没有籽粒,总是仰着头。 来到神面前,居高位和低位不是由自己来决定、自己来选择的,而是神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们是上帝从粪堆中抬举的贫寒人,让我们成为圣洁的人,不是靠着我们的力量得胜、不是靠着我们的行为能得着。——“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127:1) 四.结语 上帝接纳真心悔改的人,跟人的标准和人所显示出来的外在的东西完全不同、恰恰相反。 1.上帝要升高那自以为卑微的人,要降低那自以为称义的人。 2.上帝悦纳的是人内心所发出的赞美、感恩、敬拜。 3.自以为义的仍然不义;寻求上帝怜悯的,上帝就称他为义了。 |
- 上一篇:大卫的信靠
- 下一篇:没有了